第1题:

为解决家长因工作等原因不能按时接孩子的难题,更好地保障幼儿安全,某市一万多个幼儿园陆续开展了课后托管服务,配备老师照看幼儿,并安排很多文体实践活动。对此现象,你怎么看? 

第2题:

目前在商场、公共场所都设置了很多实体书店,为群众看书买书提供了方便,这种便民服务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并为其开通了绿色审批通道。你单位计划组织对实体书店开展督查调研工作,如果由你负责,请问你会如何组织?

第3题:

小李和领导在同一支部,小李本着“红红脸,出出汗”的原则,在会上积极发言,对领导的方案提出了尖锐的改进意见,领导认为有道理并接纳了小李提出的建议。但是同事认为小李爱出风头爱表现自己,对小李有意见还集体孤立小李。请问如果你是小李,面对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办?

第4题:

为进一步优化对“一老一小”等特殊群体的关怀,某社区因打算因地制宜地进行公共空间改造,以更加适老化和适幼化,社区要求此项改造工作要注重精准度。请问你认为可以为“一老一小”等特殊群体提供哪些服务?

参考解析:

本题是一道社会现象题目。本题的核心话题为“幼儿园开展幼儿课后托管服务”,家长是课后托管服务最直接的受益者,而老师在托管服务中要付出的更多,所以可见这是一个中性的现象,那么在作答时可以谈谈该做法所带来的意义,也可以阐述随之而来的问题,最后思考以何种方式完善幼儿课后托管服务。下面结合题目具体分析:

审题点1:“为解决家长因工作等原因不能按时接孩子的难题,更好地保障幼儿安全”

“为……”表示目的,为背景性信息,说明幼儿托管服务初衷,能够解决家长不能按时接孩子的难题,保障幼儿安全。确实在现实生活中,家长上班时间和孩子放学时间不对等,无法及时赶到接孩子回家,一旦选择校外托管还会面临卫生、消防等安全问题,孩子难题能够解决,家长焦虑减少,自然能够为国家优化生育政策提供保障,所以此处内容可以作为意义的表述。

审题点2“某市一万多个幼儿园陆续开展了课后托管服务,配备老师照看幼儿,并安排很多文体实践活动” 

引出核心话题幼儿园开展课后托管服务,幼儿园作为一个做法的实施主体,且为了实现某种目的,所以此题可以用行为分析法进行分析,具体行为:一方面,由老师照看幼儿,说明课后服务的主体是老师,延长了其工作时间,增加了其工作负担,而工作必然会有相应的工资回报,所以财政的资金支出也会随之增加,这为引发的相应问题。另一方面,安排文体实践活动是服务内容,可见服务不是以课程为主,这种服务能够让学生在性格、兴趣、能力等方面得到拓展,可以和上一条审题内容中对孩子的意义进行合并。而为了减小财政资金压力,缓解教师负面情绪,可以从教师工资回报由政府和家长共同承担、给予教师多重保障以及更好完善社会托管等角度出发,更好地做好课后托管服务。

因此本题的答题思路是:首先,提出对幼儿园开展课后托管服务现象的观点,表示既有亮点也有痛点。其次,阐明此做法的目的意义,从学生、家长、国家三方面进行论述。再次,分析此做法面临的问题,可以从政府和老师两个主体论述。最后,从问题反推,提出针对性解决对策,再从目的出发,补充有效对策。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