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习总书记强调:“一个城市是不是就靠一业来发展,那不一定。靠几业,靠什么业,都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根据具体情况去定,不能下单子。”对此,你怎么看?

第2题:

单位组织政治理论培训,大家积极性不高。甲说政治理论性太强,没有用;乙说不能与实践结合,丙差不多也是这个意思。现在你组织这次活动,该如何调动大家积极性?如何开展此次活动?

参考解析:

1、

本题属于态度观点类题目,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引出话题观点,可围绕这些观点进行分析论证,并简单谈谈如何去践行落实。具体如何作答,接下来结合题干详细剖析。

审题点1:“习总书记强调”

这句话的背景是,2023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内容。总书记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他曾经看过的一个关于“培养一批‘一县一业’重点基地”的文件后指出:“一个县是不是光靠一个产业去发展,要去深入调研,不能大笔一挥,拨一笔钱,这个地方就专门发展养鸡、发展蘑菇,那个地方专门搞纺织,那样的话肯定要砸锅”。了解了这些背景信息后,有助我们进一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审题点2:“一个城市是不是就靠一业来发展,那不一定”

这里是一个设问句,总书记抛出了问题,即一个地方或城市是不是只能靠一个产业来发展?给出了答案是不一定,言外之意就是,有可能一些地方只适合发展某一种产业,也有可能有些地方的资源禀赋比较发达,可以发展多种经营,不一定非限定在某一个领域。

审题点3:“靠几业,靠什么业,都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根据具体情况去定,不能下单子”

总书记接着进一步指出,到底一个地方要靠几个产业发展,具体发展什么产业,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特别是提出了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观点,这里是用了比喻的手法,因为各地资源禀赋不同、产业基础不尽相同,就好像钥匙上锯齿状的凹凸,形状各异。只有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锁”的内部结构和性能有精准了解,才能找到“适用的钥匙”。言外之意,做任何事情都要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刀切、拍着脑袋做决定,出台的方案措施要科学精准,确保针对性和可行性。对此,我们可引申出观点:做事情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围绕做事情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观点,可进行充分论证。首先,一个地方不是不可以发展一个产业,只要经过探索实践是适合的,能为群众带来增收,就是可以的,比如,陕西富平县就是靠大力发展柿子产业带动群众致富。其次,有些地方资源禀赋条件较好,可以发展的产业角度比较多元,那么这种地方就不能只局限于某一个产业了,就要深入挖掘潜力,开展多种经营,推动产业融合发展。作为山西考生,答题时可举山西本土的例子,比如,山西吕梁柳林县西南的三交镇大力发展红枣产业、湖羊养殖项目以及乡村旅游,带动群众致富,当然也可以举其他一些例子,只要能说明情况即可。最后,一些地方在发展过程中一味模仿,搞大开发、大建设、大手笔,结果城市建设千篇一律、千城一面,没有了特色,这其实是非常悲哀的,对此城市建设也要因地制宜、科学施策,推动健康可持续发展,比如,苏州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综上所述,经过分析梳理,本题的核心内容为“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对此我们梳理出观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分析论证过程中,可从“找到特色产业、挖掘发展潜力、推动健康发展”三个维度展开。

最后,问怎么看,除了按照上述审题点1、2、3对观点进行分析论证外,还可以简单谈谈如何去践行落实这些观点。首先,要确保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关键是要掌握情况,因此要深入调研,详细了解情况;其次,了解完情况后,就要制定科学的方案,以确保政策落地;最后,还要多措并举,全力以赴推动落实。

因此,本题的答题思路是:首先,入题表态,提出观点;其次,围绕找到特色产业、挖掘发展潜力、推动健康发展3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证;最后,结合实际,从精准实施调研、科学制定方案、全力推动落实3个方面谈谈如何去做。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