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唐朝宰相卢承庆任考功员外郎时,有一个监督漕运的官员因遭遇大风丢了粮食,卢承庆给他评为中下,见官员并没有垂头丧气、没有抱怨后,改判为中中。官员也没有因此表现出高兴、也没有表达惭愧之意,卢承庆最终改判为中上。对此,你怎么看?

第2题:

工作中,有人说要合群,有人说合群不重要。对此,你怎么看?

第3题:

请仔细观察漫画,谈谈你的看法。

2022年8月7日上午河北省考面试题(网友回忆版)插图

(注: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参考解析:

本题属于态度观点类题目。题干给出了卢承庆考核官员的一则小故事,我们需要从这个故事中提炼分析出观点,并展开分析论证,下面结合具体题目分析:

审题点:唐朝宰相卢承庆任考功员外郎时,有一个监督漕运的官员因遭遇大风丢了粮食,卢承庆给他评为中下,见官员并没有垂头丧气、没有抱怨后,改判为中中。官员也没有因此表现出高兴、也没有表达惭愧之意,卢承庆最终改判为中上。

题干的故事可以看成一个整体,讲了卢承庆考核官员对官员评级进行两次改判的故事。故事中出现了2个人物,一个是这位监督漕运的官员,一位是考核官卢承庆,我们可以分别从这两个人身上提炼出观点并展开分析。从这位监督漕运的官员身上看,他面对中下的较低评级没有抱怨,面对中中的提高评级也没有沾沾自喜,最终获得了更高的评级,体现了宠辱不惊的态度。从考核官卢承庆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他评级干部没有简单就看“粮食丢了”这一结果,而是考虑到了大风的天气还有被考核官员的行为表现,更科学全面地评价了人才。

因此,在我们今后的工作中也要学习卢承庆和这位漕运官员的作为。在考核时,要去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也要善于发现人才的闪光点。在工作时,面对成绩不骄傲,面对失败不放弃,都要继续努力、不断进步。

故本题的答题思路可以是:首先,表明这个故事给了我很多启示;其次,从学会宠辱不惊和全面考核人才两个观点结合道理和举例分析论证;最后,从如何落实全面考核,如何做到宠辱不惊两方面提出对策。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