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一酒店的会议室开完会后,现场总共留下48瓶矿泉水,其中有43瓶都只是开了封,但没有喝完的。负责打扫会议现场卫生的工作人员见状,提了一个空桶子过来,然后就将这43瓶矿泉水中还没喝完的水,全部倒入桶里,而矿泉水瓶则统一收起来拿去卖废品。当地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到这家酒店检查时刚好发现了以上这一幕。在确认会议现场没有张贴反浪费警示标语后,工作人员依法对这家酒店作出相应的行政处罚。对此你怎么看?
第2题:
小梦是一家工作团队的主力,但是他在集体讨论的时候总是喜欢打断别人,对于他人提出意见的话也会激烈地进行反驳。如果你是这个团队的一个负责人,你会和小梦进行怎样的谈话?
参考解析:
1、
本题是一道社会现象题目。题干介绍了酒店倒掉43瓶矿泉水被罚的事件,考生需要在理性认识的基础上作出明确表态,进而展开分析、提出建议。下面结合题目具体分析:
审题点1:“一酒店的会议室开完会后,现场总共留下48瓶矿泉水,其中有43瓶都只是开了封,但没有喝完的。负责打扫会议现场卫生的工作人员见状,提了一个空桶子过来,然后就将这43瓶矿泉水中还没喝完的水,全部倒入桶里,而矿泉水瓶则统一收起来拿去卖废品”
本题题干较长,开篇详细介绍了一酒店在会议结束后处理矿泉水的过程,从现场留下48瓶矿泉水的数量来看,该酒店承办的会议具有一定的规模,可能是经常举办大型会议,保洁人员将已经开瓶后的矿泉水将垃圾处理的行为也非常熟练,长此以往,瓶装矿泉水的浪费率会非常高。酒店有很多方式可以避免瓶装矿泉水的浪费,例如张贴禁止浪费的标语,或会议室使用桶装矿泉水和一次性纸杯等。且结合生活实际来看,酒店和宴会是浪费水和食物的“重灾区”,瓶装水的浪费现象经常会被我们忽视,其实早在2014年,矿泉水“实名制”就出现在了两会现场;2018年,两会现场为矿泉水加上了环保标签来方便辨识,就是为了防止瓶装水因为混淆而被丢弃浪费的问题。因此,对于题干事件,我们不能大而化之,需要从理性出发,秉持着否定的态度来看待。
审题点2:“当地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到这家酒店检查时刚好发现了以上这一幕。在确认会议现场没有张贴反浪费警示标语后,工作人员依法对这家酒店作出相应的行政处罚”
这段话是题干事件的处理结果,市场监督管理局对该酒店作出了行政处罚决定。看到这里可能有的考生会觉得小题大做,难道因为酒店处理了43瓶开封过的矿泉水就要行政处罚吗?需要注意的是,市场监督管理局作出行政处罚的前提是“会议现场没有张贴反浪费警示标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第七条第二款的规定,餐饮服务经营者应当“主动对消费者进行防止食品浪费提示提醒,在醒目位置张贴或者摆放反食品浪费标识,或者由服务人员提示说明,引导消费者按需适量点餐”。市场监督管理局对该酒店的行政处罚,是基于该酒店作为“餐饮服务经营者”,没有按照规定张贴反食物浪费标志,题干事件在促进涉事酒店进行整改的同时,也能在餐饮行业内起到示范作用,督促各类经营者和广大消费者节约资源。因此,考生可以对市监局做法的合理性进行解读,并谈谈该做法的积极意义。基于此,题干事件中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做法值得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推广,各类餐饮行业也需要调整食品供给的方式,尽到主动告知义务等,防止食品浪费。
此外,很多考生看到题干后第一时间是感觉到有些困惑,不确定事件的倾向性,这体现出反浪费的意识尚未深入人心,浪费食物的现象是非常普遍的,社会公众及餐饮经营者对于《反食品浪费法》等相关法律缺乏了解,我们可以带着这样的问题意识,提出宣传工作方面的一些建议。
故本题的答题思路可以是:首先,明确表态,对市监局的做法表示肯定;其次,全面分析,一是谈谈该做法的合理性、积极意义,二是简要分析背后体现出的问题;再次,做法建议,从行政执法、市场经营、宣传工作等方面提出防止食物浪费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