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你乡镇的干部小李,他在接电话的时候,有个信访群众到乡镇反映土地补偿款还没有到位,小李的两种做法,第一个是直接把这个群众推给这个村委,让村委来处理,第二个是向群众说明他会向上级部门反映,请谈一谈小李的做法,你怎么看?
第2题:
开展乡村文明创建活动,你们村有80%创建成功,20%没有创建成功,此时有上级领导到你们村进行检查。如果你是这个村的村主任,你会怎么办?
第3题:
小张是刚入职不久的新员工,领导给他打电话,让他办一个工作,但是小张挂了电话后,发现自己对工作任务似懂非懂。而且他听说这个领导的办事风格是,任务只布置一次,错误也只允许犯一次。如果你是小张的同事,你会给他什么建议?
第4题:
乡里边儿推行孝顺基金,就是老人交100块钱,然后政府再给补贴10块。为了保证这项政策的可行性,领导让你去调研,你认为你需要获取哪些信息?怎么获取?
参考解析:
这是一道社会现象类型题,题目给出乡镇干部小李应对处理群众信访时的两种措施,需要考生展开分析。题目的考查形式较为新颖,但题目本质是综合分析类型题,考生分别从:提观点-重分析-抓落实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具体分析如下:
审题点1:“你是乡镇干部小李,接到一个信访群众电话,向你反映乡镇土地补偿款还没有发放到位”
这句话明确了考生的身份为乡镇干部,需要处理的问题是群众的土地补偿款没有到位。作为乡镇干部,考生有权责帮助群众调查处理土地补偿款问题,在具体环节中会涉及村民所在村的村委配合开展工作,必要时也可以向上级部门反馈情况,申请协助处理。对于土地补偿款未到位的问题,可能存在多种情况,考生需要实地调查了解后才能找到问题根源,有效化解矛盾,处理问题不能只停留于表面。
审题点2:“小李有两种做法:其一是直接把这个群众推给所在村村委,让村委来处理。其二是让群众直接向上级部门反映”
题干给出小李的两种做法,考生在作答时,注意分开阐释。
做法一中,虽然村两委是应对处理问题的关键主体,让村委处理本在情理之中,但小李不加询问就直接“甩锅”,且不做跟进了解,会影响镇政府公信力,反映出小李缺乏责任心;做法二中,虽然必要时可以申报上级协助处理,但在小李未经认真调查、规范处理前就直接上报,不仅不利于解决问题,更容易增加上级部门工作量,拖慢处理问题进度,这也反映出小李缺乏规则意识和大局意识。
针对小李暴露出的问题,考生可进一步分析产生的原因,可以从小李所代表的一类基层工作人员自身思想、能力和管理机制方面进行剖析。以问题为导向,考生给出优化建议时,可以从宏观视角出发,分别从人员的思想意识提升、能力培养、监督管理等三个方面展开分析。
由此可以得出本题作答思路为:首先,表明个人观点,其次,分别论述两种措施的危害以及产生问题的原因;最后,给出优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