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某村从乡里要来了两个公益性岗位的名额,这两个岗位给固定工资,虽然数额较低,但仍有很多村民们关注。在基础条件都一样的情况下。现在有三类人群作为备选:一个是易返贫人群、一个是红白理事会成员、一个是上访户。如果让你来选择,你怎么选?并说明理由。 

第2题:

你所在的地区发布了暴雨预警,小李是乡干部,听取乡里安排集体转移村里人员,但是暴雨没下来,村民抱怨,认为劳民伤财,耽误时间,以后再也不相信暴雨预警转移了。现又有暴雨预警,领导还让小李负责此事,你认为小李应该怎么办?

第3题:

某村下通知,对“在耕地上违规建设农民自建房”要进行拆除。现在李乡长去村里视察违规自建房拆除工作,有人说:“盖的时候没人管,盖好了又让拆。”有人说:“困难户的房子也要拆,没有人情味。”有人说:“这片荒地荒废好长时间了,现在说是耕地。”假如你是李乡长,你怎么回复?

第4题:

驻村干部小李上任后感觉村落里实现了人居环境的路平、灯明、塘清,这是因为前任驻村干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干得非常好,但现在又有向脏乱差发展的苗头,如果你是该驻村干部,你怎么办?

参考解析:

本题属于新题型。题干给出村里要招聘两个公益岗位的背景,需要我们在三类人群当中选择两类聘用。对于此类题目,考生需要结合一定聘用标准,告知考官选项,并说明理由。下面结合题目具体分析:

审题点1:“某村从乡里要来了两个公益性岗位的名额,这两个岗位给固定工资,虽然数额较低,但仍有很多村民们关注。”

这句话是背景介绍。公益性岗位是指各类用人单位开发并经人力社保部门认定,用于过渡性安置就业困难人员的岗位,主要用于城市公共管理和涉及居民利益的非营利性的服务岗位。从公益性岗位的定义我们能发现此类岗位选择人员的标准;一方面是用于过渡性安置就业困难人群,另一方面因未来工作涉及公共管理和居民利益,所以选择人员需要具备一定工作能力。“从乡里要来”体现岗位争取不易,这就需要我们更认真对待此次选拔。“固定工资”“数额较低”说明岗位的薪资较低,“仍有很多村民们关注”告诉我们一定要在公平公正的前提下选人,不能有失公允,引起不满。从题干中获得的这些信息,可以作为我们选择人群的原则和标准。

审题点2“现在有三类人群作为备选一个是易返贫人群、一个是红白理事会成员、一个是上访户。

题干给出三类人群,选择哪两个都符合题干要求,考生在选择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审题点1的标准选取自己熟悉的人群进行阐述。

(1)易返贫人群。易返贫人群是乡村振兴的关键,选择这一群体符合公益岗位设置的初衷,使其获得收入解决生活困难。

(2)红白理事会成员。当前乡村婚丧大操大办、高额彩礼等习俗仍然存在,红白理事会成员成为公益岗位,可以更好推进乡村移风易俗。另外,能成为红白理事会成员,大多是有地位有能力的人员,也能在公益岗位更好实施公共管理和服务群众。当前,此类人员大多具备一定威望和能力,具备一定收入来源。

(3)上访户。此类人群需要注意把握角度,如果是因家庭生计、缺乏谋生手段而导致上访,给予岗位既能使其获得经济来源,安心工作,也能解决上访问题。当然,如果是其他不合理原因而上访,聘用其会引发群众不满,所以需要注意舆论。

审题点3“如果让你来选择,你怎么选?并说明理由

此处为问法,我们要本着“问什么答什么”的原则,先告知考官我们选择哪两类人员,然后阐述选择标准,再逐一说明选择的理由以及不选的理由。

因此本题的答题思路是:首先,说明选择的两类人群。其次,阐明选择的原则和标准。最后,说明选择的理由和不选的理由。

© 版权声明